摘要:从偷油起家到石油教父"负油价、中行原油宝巨亏、2.5亿桶石油海上“漂流”……国际原油市场动荡不安下,新加坡最著名的石油贸易商,兴隆集团(Hin Leong)也频频传出了财务丑闻。随着丑闻持续发酵,已经退休的兴隆创始人,人称新加坡“燃油大王”...
"
负油价、中行原油宝巨亏、2.5亿桶石油海上“漂流”……国际原油市场动荡不安下,新加坡最著名的石油贸易商,兴隆集团(Hin Leong)也频频传出了财务丑闻。
随着丑闻持续发酵,已经退休的兴隆创始人,人称新加坡“燃油大王”的林恩强,再一次回到了舆论的中心。
"
眼看他高楼起,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将倾……目前,兴隆集团的财务丑闻还在持续发酵,对于集团的调查也在进行中。
01
兴隆集团的财务黑洞
4月16日,兴隆集团的债务丑闻浮出了水面,据媒体报道:
新加坡石油巨头之一的兴隆集团(Hin Leong)银行债务至少达30亿美元,目前正就其财务状况与多家银行商讨。
兴隆集团及其顾问4月15日与向其贷款的10家银行进行了网上会议,包括汇丰、渣打、德意志银行等。
据悉,在本月初,兴隆集团就通知了债权人,公司总负债达到40.5亿美元,而资产仅为7.14亿美元。也就是说,现在至少还有33.4亿美元的巨额亏空。
债务没有谈妥后,4月17日,兴隆集团正式申请破产保护,财务丑闻的细节也进一步公之于众:
兴隆因未能与债权人就公司38.5亿美元债务达成协议,根据《新加坡公司法》第211(B)条 正式向法院申请破产保护。
林恩强提到:
“过去几年期货交易亏损约8亿美元,但财务报告中并未反映这些内容”
“在这件事上,我曾经指示财务部门在财报中隐匿亏损,告诉他们如果出问题我来负责。”
文件还称,上述损失是因油价崩跌及新冠疫情导致的。新冠疫情打击了石油需求,且推高了兴隆的成本。
此前有媒体报道,在2019年10月的财报中,兴隆集团的资产净值为45.6亿美元,净利为7820万美元。但在这份文件中,林恩强却表示,“过去几年兴隆一直没有盈利”。
据了解,兴隆集团的石油产品库存只有1.41亿美元,而在2019年10月的审计报表中,该公司宣布的石油产品库存为12.8亿美元。
截至2020年4月,兴隆集团的账上只有5000万美元现金,而2019年10月为4.61亿美元。林恩强还承认,年初因为油价崩跌,加上银行信贷紧缩,在资金严重吃紧下,他曾出售该公司一大部分原油库存来为公司筹措现金。不过兴隆曾用这些原油库存做抵押品向银行贷款,他私自售油行为,也导致公司的原油库存与用来作为银行担保品的库存出现极大的落差。
兴隆集团隐匿8亿美元亏损,并违规出售银行抵押品,4月21日,新加坡警方已正式对其展开调查。
02
福建石油帮的教父“OK林”
江湖上还流传着他的传说
据了解,目前福建莆田人管理经营的加油站占民营加油站的80%,达4万座,年产值达4万多亿!在外界看来,紧密捆绑的福建油企,是一个神秘的组织,他们中的佼佼者有着同样的标识:拥有南洋背景、很少置身在聚光灯下、拥有几十亿身家,业内称呼他们为“福建油帮”。
这是一段颇为传奇的群体发家史:福建的民间石油贸易长期存在,上世纪70年代起,便有大量出生贫苦的人投身其中,但受困于资源和政策,生意一直做不大。直到上世纪90年代,福建油帮才成气候,涌现出一批亿万富豪。
在新加坡,他不点头,你买不到燃料油,在中国,他带出的“福建油帮”,占据3000亿民营石油市场的半壁江山。一个偷油起家的渔家子弟,如何成长为一众亿万富翁眼中,教父级别的灵魂人物?
1、“油耗子”的发家史
林恩强于1943年出生在中国福建莆田市埭头镇石城村,其父林和义早年在新加坡经商,12岁时林恩强随母亲迁居新加坡,在读完中二后就辍学随父亲跑船卖鱼了。
依托马六甲海峡的地理优势,彼时的新加坡已经是亚洲最大的石油贸易中心。在海上,林恩强每天都能看到大大小小不计其数的邮轮。
青年时期的林恩强
那是个混乱无序、草莽横行的年代,海上诞生了一批偷油谋生的“油耗子”。他们胆子大、和“船老大”关系好,邮轮停靠港口时,到了夜间,便有黑影带着油桶、顺着船舷爬上船,又在黎明之前神秘消失于港口。
18岁那年,林恩强也加入了这个团队。他开始昼伏夜出,带着简陋的煤油桶出行,在天亮前将装满原油的桶送到地下炼油厂。
“油耗子”的胆子大,林恩强的胆子更大。别人一夜“走”一趟,他敢跑两三趟,一年多的时间,他就成了当地石油走私圈里小有名气的人物。其他“油耗子”还在盘算着怎么能多捞点油、带多大的桶合适,他却想着:这样的非法勾当该收手了。
20岁那年,林恩强改头换面,升级了“业务模式”。他改从油耗子手里收油,再拉着油跑业务。期间,他跑遍了新加坡的运输公司、郊区电厂、建筑工地等需要柴油的企业。
前几个月,他看尽了白眼。但林恩强的法则是:
被拒绝多了,生意自然快成了。
第1次,他不理我,
第2次,态度依旧冷淡,
第3次、第5次,他愿意和我交朋友。
再后来,他已经离不开我了。
依靠这份“磨”功,不知疲倦的林恩强不断扩充版图。1年多的时间内,他不仅“吃下了”新加坡郊区的一批企业,还将油卖到了马来西亚的伐木场、种植园、矿场和工厂。
林恩强随即创办了兴隆贸易有限公司,告别过去偷油的不堪经历,成为正经的生意人。
2、仗义、赏罚分明……石油教父树立了几个极为重要的个人标识
从创办兴隆到企业逐渐集团化的过程中,林恩强树立了几个极为重要的个人标识。
其一是对朋友特别仗义。只要手里有周转的资金,他绝不开口提欠款。朋友找他借钱借车借船,林恩强很少拒绝。这帮他积攒了大量人脉,再有生意合作,别人第一时间想到他。
其二是对员工赏罚分明。林恩强曾经做过一件令人想不通的事情:一次,员工在记录数据时出现纰漏,按照错误的信息,兴隆会损失不少钱。岂料林恩强拿到数据,却没有改正,只是告诉助理记下此事。
按照错误信息结算后,林恩强将报表发放给该部门每一个员工,随即采取“连坐”的措施,整个部门一起挨罚。这件事过后,该部门再也没有犯过类似的错误,并因此得到了不少额外的奖金。
其三是看准了方向就不留后路。创办兴隆后,“圈地卖油”已经有不菲的收入,但是林恩强的野心要大得多。他眼见巨型邮轮往来于新加坡,便想:别人能做,我为什么不能?
于是,1968年,在有了一定的积累后,他四处凑钱收购了一艘载重100吨的邮轮“海狮号”,开始涉足区域化的供油及航运业务。这成了兴隆业务转折的标志性事件。
林恩强在新加坡最大独立油库——环宇仓储基地
其四,他的另一个特点是特别看重“祖籍关系”。这一点令林恩强毁誉参半。当时,新加坡航运企业的高级船员大部分是韩国人,兴隆也不例外。普通船员方面,兴隆的员工多来自林恩强的老家福建莆田。
除了自己的员工,林恩强对其他的同乡后辈也格外照顾,经常“传帮带”,在带大福建圈子的同时,他的行为也给圈子定下了性,外乡人很难进去。这一作风令其他地区的油商叫苦不迭:原油紧缺时,林恩强只给福建同乡人供货,其他省份的商人说破了嘴皮也未必能拿到货。
3、走出东南亚,挺进中国,占据半壁江山
随着企业的发展,林恩强又将目光锁定在中国市场,1994年,兴隆集团在福建成立了一家名为福兴润滑油的子公司。
进入90年代,林恩强又一次性收购5艘超级邮轮,并订制19艘特殊邮轮,打造了新加坡最大的私营船企——新加坡海洋油轮有限公司。1998年,他在一笔交易中一次性购入了46万吨柴油,震惊业界,一举奠定了兴隆集团在新加坡柴油贸易市场上的霸主地位。
早在2010年左右,他就先人一步考察市场,做市场研究,而后频繁地往返于新加坡与福建之间,与他相对而坐的除了莆田市的政府要员外,还有来自福建省政府的主要负责人。最后,他先后在故土砸下上百亿人民币投资湄洲湾仓储项目,试图将其打造成亚洲最大规模的石油储备中心。
2011年3月,兴隆集团在湄洲湾先期砸下了50亿人民币,用于建设亚洲规模最大的石油仓储基地,以及福建子公司福兴润滑油公司的新址。
对于祖籍福建莆田的林恩强而言,在故土砸下巨额资产并非单纯源于桑梓之情。在林恩强看来,还有一个公司发展的长远谋划,那就是,福建拥有良好的投资环境和诸如港口规模等基础条件,更重要的是中国巨大的石油消费市场。”或许在林恩强的心里,一直都住着一个将领,永远深惟重虑,为扩张自己的石油贸易版图而不断远望着。
在过去的50余年中,兴隆集团已经从“一人一车”的油商发展模式成为新加坡最大的本土独立石油贸易公司之一。集团的海上供油“手臂”——海洋燃料供应有限公司,是公认的新加坡顶级船用燃料供应商之一,其拥有并运营从近海驳船到载重31.8万吨的大型油轮130多艘,在世界油轮运营商中排名第16。
简而言之,在波谲云诡、国际巨头厮杀的新加坡燃料油市场,OK林始终牢牢占据着半壁江山。
4、虽淡出江湖,传说犹在,林氏门徒前赴后继
相较东南亚其他知名华商,林恩强退休得比较早,2008年前后,他逐渐放权,将生意交由子女打理。但是在业内,尤其是中国民营石油界,OK林的名号却并没有随之褪色。福建油帮从“一亩三分地”到“到广厦千万顷”,期间出现的所有风云人物,几乎都绕不开OK林的影子。
新加坡的另一石油大亨吴再进,便是OK林“门徒”名单中的一员。吴再进起初奔赴新加坡,用积攒多年的资金购置油车,从事运油业务,后结识OK林。林恩强对这个后生格外照顾,不仅帮助其将陆运生意做大,还指点吴再进扩充产业链,一步步助其创立新加坡美福石油集团,最终成为雄踞一方的业界巨头。
1999年,国内油源供应严重短缺,郑金泉创立9年的海澳面临无油可加的困境,在后者的牵线搭桥之下,郑金泉与林恩强建立起关系,从此再无原油供应的烦恼。
那之后,经过十几年的发展,郑金泉已经成为福建油帮的头号人物,不仅在群体里享有超然地位,更名贯福建。
郑金泉
林恩强的另一个门徒是如今叱咤新加坡航运界的“老蔡”。老蔡全名蔡天真,早年便从事燃料油生意,但一直不见起色。1996年,他只身南下新加坡,遇到了“贵人”林恩强。老蔡称,林恩强始终对其鼎力相助,没钱的时候借钱,没船的时候借船,对方一次都没有拒绝。在林恩强的帮助下,蔡天真的生意越做越大。
蔡天真
2004年2月,他以近1亿美元购买了老牌航运巨头、新加坡海皇轮船旗下的油运公司联合船务,获得20艘油船,由此声名鹊起。1年后,他又以1.7亿美元收购三艘VLCC。和林恩强一样,老蔡也特别“吃得开”。
OK林之后,福建油帮的后来者前赴后继,虽仍未有青出于蓝之辈,但正有更多福建油商林恩强的衣钵。他们在严格的政策管控下,在马六甲海峡和台湾海峡腾起的浪花间,强行开辟出了一条连接中新的航线,成长为令国有石油企业为之侧目的新生力量。
在三大国字号石油企业的垄断与半垄断之下,福建石油帮在夹缝中不仅顽强地为自己博得了生存空间,反而不断壮大。“他们的生命力本身就证明了市场经济的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讲,福建商人的宗族同乡纽带与现代商业意识结合得最好”。
多年来,林恩强一直有意提携福建籍后辈,带领大家拧成一股绳,形成了一个石油圈子,他经常在后辈们需要时强力出手,并总能成功,这也是人们为什么叫他“OK林”的原因。
如今,林恩强的时代已经远去,但教父林恩强的传说依然经久不衰。